admin

  根据技术实例,从能耗,投资和热稳定性方面对空气热泵,燃气和电热水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能减排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尽管“十一五”规划已经过去,但“十二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存在非常认真中国建筑的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并以每年1%的速度持续增长。此,必须使用新技术来实现节能并减少新建筑物的排放。文将分析空气源热泵在宿舍居住区热水系统集中供应中的应用,以及能耗分析。气源热泵,燃气和电力的投资和加热稳定性。
  气热泵基于反向卡诺循环原理,利用电能加热5至15°C至50至55°C的外部空气热量,以通过热泵。泵从空气中以大约10°C的温度吸收热量,以通过蒸发器加热热泵中的液体介质。态流体通过压缩机在高压和高温下以气态被压缩,并且进入冷凝器以冷凝并释放热量以将热量传递为活热。旦放热介质变成高压液体,水就通过节流装置膨胀和减压成低压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以重复上述过程。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7°C,日平均气温≤ 5°C为0天,日平均气温≤ 8 °C天是53天。据现行法规,有必要设置一个辅助热源,但对于天气条件和使用员工办公场所,日平均温度≤ 8°C为53天,日期为在此期间的12:22至2:12,工人们在春节期间回家,热水量将大大减少。此,本项目的设计不使用任何热源进行辅助加热,最低的平均每月温度为7.2°C,用作热泵的计算参数。1号宿舍为例:宿舍总数为3,288,主要宿舍类型为8人,可容纳4人的房间属于带有独立卫生间的III和IV宿舍。查阅了中国空气源热泵主要制造商的参数数据后,发现空气源热泵的工作条件为20°C / 15°C在外部,从15°C到出水和3.5°C。
  据Q = 365mqC(tr-tl)ρr,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年热量消耗Q = 1.86×1010KJ:进口热泵的性能。耗的能源相当于596.5吨标准煤。用燃气热水器时,有必要转换717.0吨标准煤。用电加热器时,冷凝器价格有必要转换2129.9吨标准煤。此,空气源热泵可用于消耗尽可能少的能量,与燃气热水器和1,533.4相比,每年可节省120.5吨标准煤与电加热相比,每年的标准煤吨数。1列出了空气源热泵,燃气热水器和电阻投资的一次性比较。热设备和泵系统的第一条循环管道。以在相同容积的热水储罐中选择空气热量。本较高,其他电加热设备的成本较高。一次性全球投资来看,燃气热水器投资最低,而电热水器投资最高。气热泵的年运行成本最低,电加热的年运行成本最低。10年以上的累计成本输入来看,当运行时间超过2年时,空气热泵的总输入量很小,并且与使用期限相比,总成本会增加电加热和燃气热水器,当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当使用辅助热源作为辅助热源少于一个月时,三年后的累计输入将小于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分开;当燃气热水器作为辅助热源使用时,五年后,辅助热源的运行时间少于三个月,累计投资少于加热器的单独设置。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的总投资节省并不明显。先,分析了空气源热泵的供热稳定性。于空气源热泵的工作条件是在干/湿球室外温度20°C / 15°C,进水温度15°C和出口温度55°C当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低于工作条件时,设备的发热能力会降低。环境温度为7°C时,COP降低。据每个制造商提供的可变工作条件曲线,热泵的可变工作条件曲线根据环境温度而变化。板式热泵的热容略微降低了约3.1和11.4%,而热泵的运行曲线变化比热泵的热量输出陡峭。热进一步降低至约2.5,并且加热功率降低28.6。环境温度低时,可能会结冰,影响空气源热泵的使用。而言之,空气源热泵受环境温度的强烈影响,并且热源的稳定性很差。要燃气​​热水器能提供足够的燃气,便具有最佳的加热效果,加热快,热源稳定,降低了维护成本,降低了设备室和安装位置。限制的是,通风,气体泄漏和大量废气被抽空。

空气源热泵机组制备的浓缩热水节能稳定分析_no.13

  热水器提供足够的功率。热水器具有最佳的加热效果,温度迅速升高,热源稳定,需要技术室,但安装方便,安装位置不受限制,成本低廉维护成本高,电能很重要,并且需要电源线。通过空气源热泵准备热水可以节省能源,并且不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计划进行污染,但是其不稳定的加热导致选择了泵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提供热源。
  最冷的月份,平均温度不低于10°C,极低温的天数很低,例如在中国南部,COP仍可达到3.5在最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冷凝器价格适用于空气源热泵且无辅助加热。以保证加热稳定性。
  能效果明显,建设和运行成本低。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低于10°C且高于0°C的地区,如该国中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热泵的热源在最不利的天气条件下,空气源会减少。上述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分析表明,在以下情况下,最好将燃气热水器定义为辅助加热和运营成本的投资较长的运行时间,减少的天数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备很少,使用热泵加热还可以节省能源并减少排放。
  本文转载自
  冷凝器价格 http://www.china-iceage.com